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,目的是分辨人员、留存纪念和提高学校知名度。本文介绍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校徽图片、含义。
北京大学以人为本,对人的价值、尊严、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。标志说明: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,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。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,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,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,有如一人背负二人,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,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。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,笔锋圆润,笔画安排均匀合理,排列整齐统一,线条流畅规整,整个造型结构紧凑、明快有力、蕴涵丰富、简洁大气,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。同时,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。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,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。历史故事: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,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,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,并催生了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。1912年5月15日,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。1916年12月,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,这位以东汉之党人,南宋之道学,明季之东林为圭臬的浙籍人士,循自由思想原则,取兼容并包主义,推动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,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。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,北大虽然上承太学正统,下立大学祖庭,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,但是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,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,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。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,即1917年,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。1917年的鲁迅和陈独秀、胡适等人相比完全是两种状态,他每天到教育部上班,下班后便躲在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抄写古碑,这一年鲁迅日记中大量记载了购旧拓本、买汉画像、搜集古镜等事。半隐居的鲁迅常常感到孤独和愁闷,他说自己:见过辛亥革命,见过二次革命,见过袁世凯称帝、张勋复辟,看来看去,就看得怀疑起来。于是失望,颓唐得很了。但这并不等于鲁迅处于沉沦之中,他的心中燃着向往民主科学的火焰。接受蔡元培委托后,鲁迅便着手设计北大校徽,并于8月7日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。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,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,一直延续到1949年,后又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,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。
北京大学校徽文化感和专属感强,体现了北京大学特色和内涵,深圳vi设计公司认为设计非常成功。
北京大学校徽,北京大学logo,北京大学标志,北京大学校徽含义
总监微信咨询 舒先生
业务咨询 付小姐
业务咨询 张小姐